2008/10/07

从永定河到爨底下村

永定河-桑干河-地图
图1 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
  北京的西部,绵延着一条河。千百年来,这条河孕育了生活在两岸的人民,并且默默地哺育着古老的北京城。这就是永定河,一条被人们寄予厚望,并且希望它永远 安定的河流。永定河源于西部高原,因此河床也远远高于北京皇城所处的平原。河床时常变动无常,曾被称为"无定河"。帝王曾表示了对河流威胁的忧虑,康熙一 首《石景山望浑河》就描述了当年的永定河情景:石景遥连汉,浑河似带流。沧波日滚滚,浩淼接皇州。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如今温顺的河流早在古代却被视为面 目狰狞的祸患,比如闻名的钱塘江在古代被称为罗刹江。但经过历朝历代的治理后,永定河成了名副其实的永定河,永定河上的卢沟晓月成了燕京最美丽的十景之 一。永定河的上游,也就是桑干河,则成全了作家丁玲的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从北京市区进入门头沟的公路就沿着永定河蜿蜒前行。细心的人会发现很多山路都是紧挨河流的,因为水是天然的工程师,它们会选择较软的地层,用千万年的涓涓 细流雕琢造就出一张宽阔的河床。永定河在雁翅镇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弯,往北是珍珠湖和官厅水库,铁路依旧沿着河流奔往张家口,往西则是另一条河,此行的 目的地是西部的爨底下村和黄草梁,因此我们在此和永定河恋恋惜别。路还是沿着河流而走,但河水开始逐渐干涸。因为上游的斋堂水库虽能蓄水,但气势终不如永 定河磅礴气派,一到秋冬,水库紧闭闸门,因此下游就成了无水之源,河床里堆满了落叶荒草,一派寂寥。 在门头沟开车旅行是非常有感觉的乐事。北京西部的山统称为西山,而门头沟的山属于北京的西山的主体,也是太行山的最北缘,自古以来因为山高路窄而成为北京 西部的屏障。门头沟称之为沟再适合不过,因为山区面积就占了全区面积的98.5%,除了山还是山。若不是近些年旅游热的兴起,门头沟这个曾经贯穿东西的大 动脉将只留下没落和感概。
图2 在门头沟妙峰山镇斜河涧村白龙沟发现了这颗重达五百余吨顶部平整的大石块,表明这里曾发育了冰川,而石头就是由冰川携带过来的。这块巨石高达5.5米(两层楼还高),长7米,宽6.1米,保存了国内最好、最清晰的冰川擦痕遗迹,对研究古环境、古气候、古地质条件具有重要的意义(图片来源:北京永定河文化研究会
  要问北京周边的山哪里最好看,还得到门头沟看。门头沟几乎囊括了元古界以来(16亿年以来)除泥盆纪、志留纪以外各个地质时代的地层,仅元古代地层就出露 360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四分之一。换句话说,这里的山的年纪都大的不得了。门头沟的地质现象也十分丰富:向斜、背斜、断层、褶皱、火山口、冰川遗迹 等等。中生代中后期曾经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火山喷发,喷发后凝固而成的岩石占了全区面积的40%。北京地区最高的山峰--灵山就处在门头沟的最西侧;永定河 将沿途的西山开膛破肚,造就了北京地区最长最深的峡谷(长108公里),绿野上的旧窝庄-幽州这条经典的徒步路线一路风景如画,可能就拜峡谷所赐。而近些年在广化寺附近发现的冰川漂砾以及冰川擦痕等更表示这里曾经是冰的海洋。近代中外许多地质工作者在西山留下了踏勘足迹,并且撰写了我国第一部地质志书《西山地质志》。
陕西 biang biang 面
爨底下村-古钟
图3 造汉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有时候要记住汉字似乎更是不可能的任务。举个例子:陕西biang biang面的biang字,爨底下村的爨。
  路边山墙上的红叶昭示着北京最绚丽的季节的到来,一路上是峰 回路转,美景接踵而来,心情舒畅。书说简短,从苹果园出发驱车2小时后,我们抵达了明清古村--爨底下。呵呵,好一个爨字!先前在陕西见识到了一个超难写 的字,biang biang面的biang,不想爨字一样让人眼花缭乱,但是"爨"字集金木水火土于一字,意义显然更深远,让人称奇。不过可惜的是现在爨字简写成了"川" 字,官方名称川底下。
  爨底下村静静地依偎在青山怀抱下,被开发前因为地处偏远而完整地保存了原始古村落,成为 一个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村。门头沟山多平地少,和很多村庄一样,爨底下村像梯田一样沿山势高低拾级而建。这样一建可好,原本平淡无奇的村落一下子变得错落 有致,层层叠叠,鳞次栉比,非常有层次感,无怪乎有人称之为北京的"布达拉宫"。最令人称赞的是原本属于各家门户的四合院总是能阡陌交通,巧妙地交错结合 为一体。沿着山石铺砌的陡峭台阶和街巷散步其间,本以为到了小巷的尽头,不想尽头处一个转弯后,小巷是曲径通幽,立刻又延伸出另一条长长的小巷。我仿佛置 身于烟雨迷蒙的江南古镇,心中暗挑大拇指:这是我见过的最有感觉的古村。
  爨底下村保存了近70多套四合院民居,古朴的门楼和青瓦,虽然满是沧桑,杂草众生,有些甚至可能岌岌可危随时倒塌,但无论是院子的门礅、墙雕、影壁还是墙头的瓦当,细看后仍然不失当年的精工细作。堆砌的石墙巧妙地将脚底下的干净的小巷和紧挨着的屋顶分开。
  这里世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住民如今家家户户都摇身一变成了餐馆旅店,世外桃源般的祥 和宁静可能从此将离他们而去,但是他们用沉甸甸的古村文化,换来了一个新的抉择--脱贫致富。我有些反对为了保存一个地方的古文化古建筑而自私地要求他们 停止发展,我想只要是人,都有选择富裕的权利,只要这里的居民和游人能够继续爱惜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游人稍多一点又有何妨呢?
爨底下村-明清古建筑群
图4 爨底下村位于京西古道上,群山环抱。整个村落由70余座近700间古民居组成,布局错落有致。这是一幅古朴秀丽充满生机的田园画卷。《投名状》的很多场景就在此取景。
爨底下村-财主院-大五间前的屋脊
图5 财主总是选择最有风水的地方搭台建楼,在财主院前一站,对面是青山,底下是村民鳞次栉比的屋脊,景色煞是优美。
俯视爨底下村
图6 俯视爨底下村,发现整个村落保存地非常完整。而距离此处不远的柏峪村虽然也具有明清风范,但是很多老房子已经倒塌,却是非常适合拍古装鬼片的好地方。
大丽花-古村落
图7 这里除了小巷阡陌外,另一个特点就是花儿开得特别美,就像这大丽花,鲜艳夺目,给灰色的历史增添了无数欢快的色彩。
一副画
图8 我喜欢这张图,因为画中人在画画。这是一种意境,只有在这种如画一般的环境下,才可能找到画画的感觉。
北方的江南水乡-爨底下村
图9 湿漉漉的石板路,斑驳的墙面,杂草众生的屋檐,仿佛带我来到了久违的江南水乡。

1 条评论:

自由行 说...

群山環抱的爨底下村實在是太壯觀了!
能夠住在這種地方肯定身體會很健康。
不過,交通不知道方不方便啊?
感謝版主的分享文,深度很夠!

主站已经迁往 http://www.kongcuo.com